PBL项目式学习峰会

此文为2018年5月10日好奇学习社区创始人池晓老师在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的PBL项目式学习峰会上的演讲。此篇讲稿根据现场录像整理修订而成。

图/演讲现场

当一个概念席卷而来的时候,在这次会议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应对姿态,有趣。其中尤以探月督学钱志龙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项目式学习就是过日子。

我改用哈维尔的话,以“学在真实中”为题,分享了一个观点:要把项目本身作为PBL的核心。

“一所好学校,并不只是为将来的好生活做准备,好学校本身就意味着好生活。”

“学校应当去设计一些真实的好项目,让学生拥有足够多的选项,获得这些足够特别的教育体验。”

当时,主办方非常慷慨的给了我50分钟的演讲时间,这是我的重度演讲恐惧症治疗之旅里,截止目前最长的一个疗程了。图片

学在真实中

谢谢主持人,然后也谢谢蒲公英教育智库的邀请,让我有这个机会能在这里给大家做这个分享。

我应该是今天下午的最后一个分享人了。各位老师肯定也有类似的经验,一般当你带着很多内容,上到一天的最后一节课的时候,你心里的这个挑战是和其他时段不太一样的。

因为当你走进教室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的眼神已经开始涣散,身体已经接近瘫痪,大脑已经基本上不太转,因为他的脑海已经被一个问题填满,就是待会去哪吃晚饭。

请大家放心,我作为一个从学生时代就非常皮的学生,很了解大家的疲劳感,所以我会讲得尽量简短。我今天要分享的所有的内容只有一个观点,以及三个重点的案例。图片

首先,我还是先介绍一下我们这几年在做的事情,2015年开始,我和我的几个朋友开了个“玩校”。我们做了钥匙玩校,开门的钥匙,好玩的学校。钥匙玩校是一个以夏令营为载体的,针对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小教育品牌。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面,我们在钥匙玩校做了十多种主题的夏令营,还有几十次周末课程,积累了上百个小的课程单元。对我们来说,好玩是我们课程的底线。


上面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在夏令营里面的一个小的单元,学生们正在用夏令营活动时间外的碎片时间完成一部微电影的拍摄。用的是最基础的设备,手机和最简单的DV,自己完成剧本的创作,分镜头脚本,甚至部分电影道具的制作,像摇臂、滑轨、斯坦尼康等等。然后具体的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配乐等等。现在在腾讯视频或者Youtube上,搜索钥匙玩校,还能找得到很多当时的学生作品。

钥匙玩校做了一段时间以后,2016年的9月,借着一个契机,我们开始尝试做好奇学习社区。图片

如何理解项目式学习?

今天听各位老师分享的时候,像东道主巴蜀小学有6000个学生,也经常听到各位老师说,我们学校4000多人,我们学校2000多人。请原谅我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因为我们开学的那天我们只有一个学生,到今天,我们也才十个学生而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微机构。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指数级增长,真的是从1到10,从个位数到两位数。在一后面已经加了一个零了。

好奇学习社区是一个体制外的小微社区,基于非应试的教育假设和目标来做各种教育实践。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就是我们这几年在好奇学习社区的探索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一些东西。图片

我们这次的峰会主题叫做项目式学习,但是我首先想请大家,认真的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正在做的,和想要学习的,真的是项目式学习吗?还是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和项目式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你是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还是只是以老师或是以教材为中心。图片

而第二个层面,就是当你真的在做项目式学习了,真正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开始设计和执行一个项目的时候,你绕不过去的就是这张图。我相信这也是这次大会的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吧,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也肯定还会在这个大会上再出现很多次。

但是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的时候,就对他提出了一个挑战。

我们所理解的项目式学习,就是我们用设计项目的方式,去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法,或是这种表里的“成功素养”——BIE过去用的一个词,叫做21世纪竞争力——去服务。

但当我们围绕这些目标去设计各种各样的项目时,忽视了一件事情。

这就好比是,你要到一个地方去,有一个人会给你指路说,先生这边请,给你指到了一个方向上去。那个引路的人,他就是项目式学习的这个项目,它指向的东西就是知识、技能、素养这些东西。

但是我要提醒各位的是,这个引路的人不是一个道具,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是有生命,有美貌,有想法的人,并不应该被轻易忽略。图片

好奇学习社区的尝试

我在做好奇学习社区这几年的尝试里面,想法上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我们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项目式学习也在继续做。但是我更愿意把我们后来做的很多项目都称之为学习式项目。

我们会去设计一些本身就极具稀缺性的,不可复制的好项目,让学生在这个过程里面,通过经历和反思,通过深度参与和元认知去学习。这样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无法预设的,有时候比我们希望学生在项目里学到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更加重要。图片

先举几个例子。

我们到现在一直在做的戏剧的项目。从一开始我就觉得这是我们很好的一个项目。我们每个学期都会排演一部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已经排过了《哈姆雷特》和《尤里乌斯凯撒》,这学期正在排《麦克白》。

我一开始觉得,用一个戏剧项目的方式,同学们去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去经历一个经典的故事,去了解里面人物的困境、挣扎和选择,真好。

但其实排戏整个过程,一个剧组的组建过程和幕前幕后的分工合作,本身就是一个好故事。学生在这个过程里亲自遇到的那些困境、挣扎和选择、取舍,不比原著故事里面的那些情境要差。

鸡蛋撞地球,在座的也许有很多科学老师,这是我们可能都做过的一个经典科学实验,可以借助它去讲解很多力学相关的常识。

但现在,我会把鸡蛋撞地球本身作为一个有挑战性的,有吸引力的实验来做,而不是物理课的一种手段。而且我不查不知道,鸡蛋撞地球本身都是有世界纪录和排名的。这是这个项目自身的价值。

我在这儿写的调研,是我们社区的一门课,叫做社会调研。一开始,我们借助社会调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去真的了解社会,比如校园暴力、临终关怀、小摊小贩之类的社会议题。但是,如何去做好调研这件事本身,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有时候更为重要。

思维导图大家都熟悉了,是我们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我这几年看到的很多学校做的项目式学习的案例,最后的呈现方式其实就是五花八门的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能力素养、项目过程做了一个整合,就作为项目结果的呈现。但我觉得这是其中必要而不充分的一步。

我们社区有门课叫环游世界,上学期末,我们很多学生都做了地理知识整理的思维导图,其中一个学生画了一个长卷思维导图长卷,9.7米长,非常震撼。不过,因为实质只是在做知识整理,所以这件事情我们也并没有多做强调。

我们现在更在意的是这些,基于现实需求而设计的学习式的项目。

学习式项目,就是以项目本身为优先,给学生一个特别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样的学习过程自带吸引力,也自然吸引学生去做。

比如我们有一个课叫做吹牛课,吹牛课就是学生自愿吹一个牛,然后去完成。既然是吹牛,那就一定得是任务困难到多数同学们都觉得你可能是在吹牛的时候,那才算吹牛。

但是你的目标是要实现它,而且要实现的很漂亮,我们过去有学生在吹牛课上完成了桌游设计,读完了巨长无比的《追忆似水年华》,也有同学卖掉了自己的画作,自制了自己的诗集。他在这个真实的过程里面既完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又提升了自己做事的经验和能力。

我今天重点要讲的案例是后面这三个:做事课、节日课和工程项目。这些都是我们的课程,也都是一个个真实的项目。图片

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也会去判断,究竟什么样的项目算得上一个好项目呢?

我给了他三点定义,这三条你乍看上去可能不太看得懂,但是我前面加三个短语,也许就比较明白了。就是项目开始前,项目进行中,项目结束后。

项目开始前:“哇!”

什么是我们期待的好项目,就是能让学生“哇”出来的项目。当我们提出这个项目,或者学生自己提出这个项目的时候,当他吹一个牛的时候,让我们给他设定了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哇”出来。这一个字就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题。

项目进行中:不要怂,动真格。

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基于真实的场域开发的,我们并不是预设一个学习的目标,在校园里面去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走完整个过程去学到一个知识。而是让他真的去解决真实的问题,回应真实的需求。待会我讲到案例的时候,你就知道我说的动真格是什么意思。

做项目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境、挫折、挣扎,我们的同学也确实吵过架,翻过脸;我们还有很多体力活,你不止流汗,甚至可能流血。但这种时候我们一直告诉学生的就是:不要怂,把这个事情坚持做完。

项目结束后:当年我……

那等到事情做完以后,这三个字就表达了很多意思。

当一个学生16岁的时候,他可以说,当年我14岁的时候,吹过一个牛,然后做到了。当然我们希望他26岁的时候,36岁的时候,不停的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随着他阅历的增长,他通过反思同一段经历所能想到的东西是越来越深入的,层次也是越来越丰富的。但首先他得印象深刻才行。图片

我们的教育工作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今天早上,胡明明老师也提到了一句话,就是爱因斯坦说的,所谓教育,就是当我们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都忘掉的时候所留下的东西。在我们的这种学习的过程里面,这句话也是蛮重要的。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就是我们做了那么多教育工作,最后真的能给学生留下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吗,还是一串考试成绩。各位都有经验,高考学的那些东西你现在还记得多少呢?

但是我们在学校里面特别的经历,特别的友谊,我们常常就记得很久。这是符合人记忆规律的,我们的情感投入特别大的事情,我们往往能记得更久,无论是高兴的、悲伤的,还是感动的、愤怒的。图片

这就是我们希望学生不断的去忆当年,实际上是在建立他对整个项目的元认知,更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工作,在这个过程里面,他能学到的东西才是他真正这个人身上不可被剥夺的人生经验。图片

如何找到一个好项目?

那怎么样去找到一个好的项目呢?我们在寻找的时候,会用三个非常大的问题去启发自己。

我们在生活中在观察,在判断,在发现,但是,所有的灵感和洞察都离不开我们每天对这三个也许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的追问。

我们做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取决于我们对人的理解,我们怎么样去实施这个项目,取决于我们对自由的理解,但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次大会好像提的比较少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不是我们为什么要做项目,而是我们为什么选这个项目做而不是其他的项目形式?这其实取决于我们对时间的理解。

对时间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解就是时间的有限和不可逆。有多少项目可以重来?一个都没有。

但当你理解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谨慎选择要做的项目。而我们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是什么呢?就是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让你自己“哇”出来,当老师让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有新鲜感,有兴奋感,能够把热情全部调动起来,去引导学生做事情。

师生共同去面对未知的挑战,遇到的问题便不会是老师故意设置刁难,而是来自真实的境遇。这也是我们好奇学习社区的各种项目从不重复的原因。

学习式项目,是要以项目为核心。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有中心学习目标的,这个目标就是怎么样把一件事情去完成好,怎样做事。图片图片

“学习式项目”案例分享

我也可以换个说法就是,学习式项目就是一个,特别强调对项目的元认知的项目式学习。

学习式项目,就是把做好项目本身作为项目式学习第一优先要学的东西。

下面讲几个学习式项目的案例。

好奇学习社区有一门课叫学做事,这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如何做事。这是一门不占课时的课程,学生要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完成。

左边的这幅照片,是我们去年12月在成都做的一个线下的,关于人工智能的分享会,但中间也遇到了很多波折。我们可能策划的时间有一个月,但是在离分享会开始前的一周时间,嘉宾临时来不了。然后我们就要迅速改换方案,一天就要出活动文案、报名表、海报绘制、场地沟通、现场分工、接待的流程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但是我们这次同学们都处理的比较轻车熟路了,就是因为有右边的这个事情做基础。

这是我今天重点要讲的第一个案例。

就是在一年前,我们做的这个项目。这是一次观影会。我们看的影片,就是那部著名的《极有可能成功》。

当时Aha社会创新学院的顾远老师,只购买了四次这部纪录片在中国大陆的公开放映权。他们非常信任的把成都线下的这一次放映就交给了我们操办。这是不能错过的机会,我就把策划组织这个活动的机会完全交给了好奇学习社区的学生,作为做事课的项目。完全授权给他们去干。

我对这个项目本身的反思也很多,我从头到尾一共干预了三次。

第一次干预,是我给他们交代所有的信息,把我所掌握的所有的资料,Aha的顾远和周贤老师提供的资料,各个嘉宾的联系方式,以及我们既定的一些日程上的考量,全部跟学生报告了一遍。然后带他们做了一个初步的日程安排,然后我就撤了,就按照他们自己的流程在走了。图片

照片上看到的,是我第二次干预的时候,为什么去干预了?因为同学们完全没有按约定好的时间安排来。我们在关键时间节点上,一项该拿到的结果都没有拿到。于是我就第二次干预,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一次这个策划会议。这个过程我就是站在我拍照的这个角度,全程就在旁边听,他们就在那里讨论。你要知道那个过程是非常挣扎的,我在那边就一直在掐自己大腿,咬紧牙关,要忍着不说话。因为他们所讨论的很多问题,在我看来很多都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都是非常常识,非常简单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每一个项目里都要找到的平衡点,到底要要不要干预,干预到什么程度?在PBL里的老师应该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但那个时候我当机立断就做了个决定,我说我今天憋死我也不说话。我就是要先做一次极端的尝试,看他们能把这个事情做成什么样子。

经过尝试的结果就是,这个观影会本身的质量,我是觉得比较不理想的。但是我觉得这个过程是让他们印象深刻的,经验是难得的。

他们每天神色紧张,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把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当做天大的难题去解决的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最后在现场的活动组织,前前后后的接待安排,跟嘉宾的对接,报名表的设计,对观众的安排,活动的主持,包括到活动结束以后的反馈收集,他们全部都自己去完成。图片

这几张就是当时活动现场的一些照片。我们可能做的是《极有可能成功》在国内规模最小的一次观影会。因为我们社区的空间有限,学生们自己的野心也有限,所以就只做到这么小了。

我的第三次干预就发生在我们把整个观影会做完以后,我带着他们做复盘。经历只是经历,反思才是学习。在复盘会议里面,我会参与部分讨论。但主要是一个主持人,是流程的控制者。

在会议前,让他们每个人都先写了自己角度的总结,然后大家都互相有阅读。

在会上的第一件事,是让大家互相夸奖。先夸自己,找到那些你做的好的点,找到那些你做之前觉得可能要出问题,结果做得还不错的点。结果大家夸的时候都非常的谨小慎微,生怕夸错了。结果就只提了几个点:这个好像还不错,那个也还行。夸着夸着就夸不下去了。但是感觉大家的状态是开始进入回忆和思考的状态了。图片

我说好,那我们现在开始找找我们这次观影会前后全程,你觉得有问题的地方。结果没想到整个过程没有什么大的中断,一股脑的整理出来了70个问题。大到这种整个观念上的设计,小到每个环节上细节的准备。讨论的过程,虽然大家是在找问题,但整个反思的过程,总有一种自嘲式的释放的感觉。“啊,我怎么连这个都搞错了,我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做完这些以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张时间轴。我在上面写了两个字,改正。问他们,如果下次我们还做类似的事情,应该用一个怎样的流程来处理呢。我们在时间轴上开始加内容,一开始的内容是很少的,但是大家互相启发,细节越加越多,变成了现在你看到的这个混乱的样子。

然后我们根据我们做出来的这个改正的新的流程表,回过头去看那70个问题,一个一个去check,有没有被解决掉,有没有被回应到,就发现,还不错,基本上全部覆盖到了,至少大家心里都有数了。

这还没完。我们既然已经掌握了一套做事流程,这个做事的方法论是我们通过实践和反思,是所有同学的智慧共同得出来的。那我们用这个方法还能去做什么事情呢?于是接下来就进行了一轮讨论: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大家就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用博尔达计分法,投票选出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最后,我布置一个作业。因为,我们在黑板上写下来的那个流程图已经被改得不成样子。作业就是大家把那个东西整理成自己能看懂的样子。这就是其中一个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非常细致的一个分享会的流程。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反思回顾整理的过程,才是他们真正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多中国的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有这样在真实环境里工作的机会。图片

流程图作者:程馨雨

我们的下一个案例,是我们好奇学习社区的一个选修课,这门课叫做节日课。选修了这门课的同学会一起设计一个节日,然后师生共同参与。

左上角这张照片,是我们第一届的节日,叫做土豆节。为什么做这个土豆节,就是因为学生爱吃土豆。但是学生精心设计了节日的这种活动流程,编辑了文案,我们发布信息,在成都招募土豆爱好者,而且还收费。最后大家现场做土豆,吃土豆,玩得很开心。

图片

下面这两张照片是今年年初,我们上个学期末的节日课,期末狂欢节。因为当时我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大家争执不下,除了对看恐怖片有一定的共识外,男生觉得期末环节一定要玩游戏,一定要嗨,而女生觉得对游戏不感兴趣,她们好奇心更加旺盛,想要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比如相亲。

当然,她们说的时候只是开个玩笑。虽然我们是开玩校的,但是我们在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事情上绝不开玩笑。既然你说了,我们一定帮你做到。

于是男生女生分成两拨,男生去进行了电竞比赛,我们在PS上玩实况足球,因为男生们想要看看到底谁的游戏能力比较强,所以选了一款大家都没玩过的游戏。

女生们去成都最著名的相亲场所去实地看了一下到底怎么相亲,让他们自己也准备了一张有个人信息的小纸条。结果她们回来以后都说,相亲太可怕了,还是以后还是好好找个男朋友吧。

当天晚上大家又一起在社区里面看了一部恐怖片,这也是很多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童年遗憾。片子是由我们老师来挑选,就基本上会参考国外的电影分级来控制尺度,不会有过于暴力或是成人的内容。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观影体验,大家一起经历恐惧,一起吓得尖叫,一定是能记很多年的一件事。

而右上角的这一个,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二个案例。这是我们去年做的通宵节。

你看到这张照片是我们在通宵节快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看日出,我从他们身后拍到了一张照片。我现在就在这张照片上加上我们的Slogan,就作为我们社区的海报用了,毫无PS痕迹。另外我也要声明一点,我今天,讲的所有的案例里,用的所有的照片,没有一张是摆拍的,全都是我或者老师、同学在项目里抓拍的,我们说我们要学在真实中,教在真实中,我们也拍在真实中,讲在真实中。

我们接着看我们的节日选修课之通宵节。当时其实很可怜,我前期宣传没有做好,只有一个学生选了我的这个节日课,非常惨。但是也没关系,我就带着这个学生的开始做我们通宵节的策划。我们开了好几次这个筹备会议,这是其中的一次。我拍这张照片,不是为了将来做宣传用的,这是我们当时的会议记录,我就把它拍下来备忘的。图片

左边就是我们的时间流程表,节日嘛,我们要策划很多活动,我们还给每个活动设计了相应的奖项,Wendy同学还专门设计和打印了相应的奖状。右边这些,是我们当时还没解决的一些问题,当然我们写的很简单,只写了关键词和分工。中间是个做事的时间轴,就是这些问题怎么样依次去解决这些问题。

中间我们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都觉得通宵节的最后,一定要去看日出。但是我们确实很难找到一个能看到日出的地方。你平时如果不想这个事儿的话,你会觉得看日出还不简单吗,但等你正经去想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要在城市里那么多高楼大厦的缝隙里找到一个确保能看到日出的地点和角度,其实并不容易,而且你还不能保证那些楼顶你上得去。

我们当时找遍了周围所有的高楼,然后发现基本上都没办法上去。我们自己这个小区其实楼层就很高,但是这个物业一听看日出这么荒谬的理由,直接就把我们拒绝了。

结果有一天我就在楼下,上电梯的时候就碰到了小区工程部的一个师傅,拎着工具包和工具箱,我就抓住他问我说你们有没有这个楼顶的钥匙,他说就在我们工程部这里啊。我说好,你别告诉物业,然后我就马上告诉了学生这个消息。他们也迅速通过各种撒娇卖萌,终于拿到了我们楼顶的钥匙。我们最后就在我们的楼顶顺利地看了日出。图片

这是通宵节实况实况照片。

科比说他见过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清晨。我们就带着学生去看了一下,凌晨两点凌晨四点的成都,在深夜的大街上游荡了一番。

我们居然还在这个节日里面设计了半个小时的看书的活动,看谁坐得住,没想到大家还都挺投入的。

最底下这两张就是最后日出的情景。图片

我们社区每学期都有一次工程项目。

我们最早做的一次尝试是在郊区的一个荒郊野岭,修了一个面包窑。我们的老师带着同学们,用几天的时间,从设计到采购到最后实际施工做出来。做好以后,我们做了几次尝试,最初觉得烤面包一定不错,结果发现更适合烤披萨。照片上这个披萨就是我们自己烤出来的。一开始还有同学嫌脏,但吃过之后都说:真香。

那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里面,我们就设计了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烤披萨去挣钱,挣到多少钱呢?就是欢乐谷的门票钱。因为学生特别想去欢乐谷玩。我们就跟他们家长都通知好了,这笔钱不能给,让他们自己在期末考试里想办法去挣到。所以在好奇学习社区,学生要为考试的准备,不是背书复习,而是要去思考各种问题,设计各种方案,并且真的去行动。他要考虑营销,怎么样让更多人知道。考虑产品的包装,产品的VI设计。怎么样送货,怎么样保鲜,还要面对大家各种各样的刁难。比如你这个食品卫生的问题,你有没有卫生许可证啊,当然没有,但是你怎么解释嘛,我们还是在土窑里面烤出来的。他要面对各种各样很真实的问题。

我之前说要动真格,动真格是什么意思呢?右边这张照片,是我们真的造了一座桥。这是我们的一期夏令营,目标就是要造一座桥。我们就在成都郊区的一个小山村里面,发现有这么一条小溪,然后跟当地人聊了一聊,发现好像我们可以为他们修一座桥,于是我们就真的去为他们修了一座桥。

也是用几天的时间,从最初的方案设计到施工完成,最后大家给这个拱桥起了个名字:不怂桥。最底下一副照片为什么是带着雪的呢?这是我们在建好桥的半年以后,要到同一个场地去做冬令营的时候,桥还仍然可以使用。你别看这个桥样子很小,但实际上把三种基本的桥梁结构全部包含在里面了。最大的那个木拱桥左边,用竹子做了一个小的梁桥,左侧还有一个小的悬索桥,一路通到上面的一个平台上去,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设计。图片

但是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今天要讲的最后一个案例。这是我们上个学期做的一个工程的项目。

成都有很多像好奇学习社区一样的小微机构,有一家叫做玄鸟书屋。他们也只有20个学生,而且学生的年龄都还比较小。当时玄鸟书屋的文冰老师跟我聊天的时候,就提到她们准备在这个场地多做一些开发,打造一些游玩设施。我说这种真实的创造机会岂能旁落他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来参与进来。我们一拍即合,很快就启动了这个项目。

基于真实的需求,我们的大孩子,几次到玄鸟书屋的场地做需求调研,跟小朋友们做用户访谈,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大家也一起开座谈会,互相介绍,熟悉认识。也做实地的测量,去做这种产品的规划设计,然后工程老师还带着他们去看各种设计公司,去看一些有可能能给他们一些启发的设计作品。也去网上看一些成熟的经典的儿童游乐设施设计。确定方案后,制定了预算,进行材料的采购。

图片

于是工程项目开始施工,同学们用两周的时间,进场施工。我们是真的施工,干体力活的那种施工,每天都非常辛苦,非常累,锯木头、钉钉子、和水泥、搬运沙土,所有的工作都是学生在参与的。

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张干活期间学生有笑脸的时候,实际上做的过程是很累的,也有很多抱怨声。但是最后快要完工的时候,大家欢乐的时刻就越来越多。图片

我们用两周的时间打造了12个儿童游乐设施,还包括一个户外灶台。在最后验收之前,我们还要做安全性的测试,在秋千上,测试过程非常愉快。这个巨大的攀爬网也是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一起去拉上去的。左下角的这张照片,这就是我们工程项目的负责老师,姚高华老师,正在测试我们做的这个滑索的安全性。危险的项目亲自测试,然后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最后由我们全程参与的学生,然后带着玄鸟书屋的小朋友们,一项一项给他们介绍,每个设施的功能和安全事项。右边的这两张照片全都是当时在讲解时候拍下来。这些就是一部分设施,户外灶台,秋千,木马,梅花桩,攀爬墙,还有一个沙池。图片

我们社区这个学期的工程项目就在下周启动,所以我也是不能全程参加这个会议,明天就要赶回成都,然后为这个项目做最后的一点点筹备。

我们这次准备把一个大巴车改造成我们新社区的图书馆。这个项目已经策划了半年之久,其实我们几乎每个项目在开始前,都有半年多的时间策划、准备,从有想法产生到一步步的让它丰满完善。图片

这个照片就是我们要去改的大巴车,当然,很多老师可能想起来了《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电车教室。这个项目也是有很大的致敬成分在里面。

正是因为有小林宗作、还包括国内的这些教育先行者,这些前辈做的努力,才让我们获得了最初的勇气和最早的经验,所以我们对他们一直是心怀感激的。图片

我今天的核心观点其实就一句话:学在真实中。

对于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的理解就是我们应该把项目本身,作为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把做事能力,这个被忽略了很久的能力,作为我们应该要学习的重要的能力。

学在真实中,这句话是我从哈维尔那里改来的。哈维尔是捷克著名的剧作家,也是捷克的第一任民选总统,他曾经对已经习惯于生活在谎言和迫不得已中的捷克人,发出了一句呼召:活在真实中。

很多老师学习杜威、陶行知这些前辈先贤,他们说,生活即教育。而从教育的层面上来说,活在真实中,就是学生学在真实中,老师教在真实中。

对我来说,一所好学校,并不只是为将来的好生活做准备。好学校本身就意味着好生活。

学校应当去设计一些真实的好项目,让学生拥有足够多的选项,获得这些足够特别的教育体验。图片

我们好奇学习社区有荣幸在这几年做了一些尝试,我们也会继续尝试下去。

我们现在提出来我们的Slogan:培养有追求的人。而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人来说,活得真实是追求的基石。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谢谢大家!